圖為在中國廣西出土、距今超過9000年的一具骸骨。正是這具遺骸不尋常的扭曲姿勢,成為由台裔學者洪曉純主導的研究團隊,推斷亞洲古代社會早已懂得「煙燻乾屍」防腐技術的關鍵證據之一,此發現將木乃伊的歷史,大幅推前了數千年。(圖:日本東京大學)
一項顛覆考古學界的最新研究指出,世界最早的木乃伊可能並非出自埃及或智利,而是在亞洲。根據《法新社》報導,科學家們發現,在中國與東南亞的部分古代社會,可能早在萬年以前,就已懂得利用「煙燻」方式將死者遺體乾燥防腐,其實際年代比埃及木乃伊早了數千年。
台裔學者洪曉純領銜 科學驗證揭開謎底這項發表於權威期刊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》(PNAS)的研究,最初的線索來自於在中國、越南、菲律賓等地出土的奇特骸骨。這些遺骸呈現出不自然的扭曲姿勢,且骨骼上帶有燒灼痕跡,但其模式卻與火葬完全不同。研究人員推論,這種不尋常的姿勢,只有在屍體軟組織被移除後才可能達成,而這正是煙燻乾燥防腐的結果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為驗證此一理論,由澳洲國立大學台裔資深研究員洪曉純博士領導的團隊,對這些遺骸的骨骼樣本進行了化學分析。他們發現,這些骨骼確實有暴露在低溫熱源下的證據,且骨架的完整性顯示,其目的在於「保存」而非火化。其中部分樣本的年代,可追溯至超過1萬年前,將人類製作木乃伊的歷史,大幅向前推進,洪曉純對此結果表示「極為驚訝」。
研究團隊指出,在潮濕的熱帶氣候中,「煙燻」可能是保存屍體最有效的方式,但此舉更可能蘊含深遠的文化意義。在印尼與澳洲的部分社群,至今仍保有類似習俗。他們將遺體緊緊捆綁,置於持續燃燒的火堆上方進行數月煙燻,這個過程讓親屬能繼續與死者保持連結。
洪曉純向《法新社》表示,她相信這反映了某些深層的人性,即是那種「希望我們所愛之人永不離去」的永恆願望。
圖為印尼巴布亞地區至今仍保存的「煙燻木乃伊」習俗。(法新社資料照)
免費訂閱《自由體育》電子報熱門賽事、球星動態不漏接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
點我下載APP
按我看活動辦法
